不管是基础阶段还是强化阶段,大家都会看网课,并且考研数学的网课时长,还是挺长的,不仅知识点的讲解会有网课,习题的讲解也会有对应的视频。但是小编一定要经常来提醒大家,看视频看懂了,不一定是你理解了。真正的理解,是要自己去推导演算以后,才算是理解了。
知识点和一些公式的含义,不是听老师完就不管了,是需要自己理一遍的。很多同学,看完视频课,不回顾书本,看完习题课,不自己再理一遍题目,那你的学习真的就很低效,甚至就是错误的。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一种情况,就是自己做题目的时候,完全做不出来,然后一看答案,一看讲解,又感觉很简单,感觉没什么可看的,这就是的误区。
大家要去思考:这个方法,你之前有没有接触过,为什么你没有想到这个方法,你如何从题目的条件中,去推断,我们需要用这个方法。这些都是你要思考的,并且,考研数学的题目,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考什么,很多时候,需要你进行一定的演化和变型,题目条件的等价表达方式,也是你需要去思考的。
小编做考研经验分享已经两年了,一直都在强调计算这点。就算你理解了知识点,解题方法你也能用对,但是你算错,那就是白搭。考研数学很重视计算能力,经常算错,就是你能力不行,这就是一个问题,而不是仔细不仔细的问题,计算能力,是需要刻意训练的。
比如:高数中的极限、导数、积分计算,线代中的特征值计算,概率论中的概率和期望等的计算,都是最基础的。如果是特别特别老的老粉,可能会知道,小谭分享考研的第二个视频,就给大家讲解了高数中的极限、导数、积分的计算是高数的重中之重,不管是小题还是大题,往往最后都离不开这三类问题的求解。也就是说,很多题目你依靠你的思路做到最后,都需要进行积分求解这类问题。
然后后来我才发现,我的这个看法,和杨超老师提出的三大计算是不谋而合的。他是业界个强调“三大计算”的考研数学老师,他认为,计算能力是贯穿考研数学始终的,对于数学来说,“听懂了”≠“会做题”。并且,杨超老师专门是有一本习题集叫做:《三大计算》,也一直有同学来问小编,这本习题集有没有必要做,小编觉得:如果你已经学习考研数学挺久了,但是面对一道题目时,计算能力跟不上,总是算不对,那么建议你买本杨超老师的《三大计算》,坚持下来,一定可以找到做题的感觉。
思考和计算,是给你打好了有力的基础。那么如何见到一个题目,就能知道它怎么做呢?
一般小编推荐大家,解题的时候,按照这三步去思考:
1.这个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?
2.这个知识点的解题方法一般有哪些?
3.哪种方法可能更适合这个题目?
这样子,三步循序渐进地思考,你才能找到又准又快的方法去解题。
但是,这其实要求很高,需要大家知道:
1.考研数学一共有哪些知识点;
2.每一个知识点有哪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;
3.要见识过不同的题型,你才能熟练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。